中國傳統(tǒng)風水學說的源流及社會影響
字號:T|T
2016-12-23 10:43:40文章來源:網絡責任編輯:清馨園林點擊:
中國傳統(tǒng)的風水學說認為,在一定的自然環(huán)境中布設的建筑格局,對人們的生活起居以至于子孫后代的事業(yè)和成就均有重大的影響。在中國古代社會,從國都的確立、市鎮(zhèn)的設置、宮殿廟宇的建筑布局、民居的立舍以及陵寢、墓地的選擇都與風水學說有密切的關系??梢哉f,風水觀念浸潤于人們的思想之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土壤。風水又稱為堪輿、地理、相地、形法、青囊、青烏等。唐宋時期假托晉代郭璞的《葬書》最早給風水下過定義:“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的觀念起源較早,西周時期有了一定的發(fā)展。秦漢以后,又吸收了易學、陰陽五行理論、讖緯、天文、歷法、音律等中國傳統(tǒng)哲學理論和多種自然科學學說的大量內容,并增加了大量的迷信色彩。唐宋時期,隨著神秘文化和各種術數(shù)流派的興起,最終形成了有完整理論體系和具體繁雜操作方法的學說。
中國傳統(tǒng)的風水學說分為陽宅風水和陰宅風水。陽宅風水就城市擇地而言,須要考察山脈走向、地形地勢、水文地質、交通及氣象等,依此來確定都市、城鎮(zhèn)的建筑布局。就民居住宅而言,則須考察地形、河流、周邊植被等,依此來推斷與居處的關系,并安排不同用途房間的位置、宅院大門的方向、爐灶的方位、水井的位置、植物的種植、門窗家具的尺寸和室內家具器物的安放。陰宅風水主要包括墓地的選擇和開穴的時間及方法。陰宅風水須要考察大范圍內的山勢走向、水文地質、植物等,分析土壤性質、墓葬區(qū)與周邊環(huán)境的關系,并依此確定墓穴的大小、深淺、下葬時間以及地面建筑的布局和興建。中國傳統(tǒng)風水學說充斥著許多迷信觀念和文化糟粕,同時也反映著中國古代“環(huán)境與人”的認識,體現(xiàn)著中國古代建筑美學思想,對中國社會產生過重大影響。
一、人文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相適應的陽宅風水學說爭取較好的居住環(huán)境,是人類生活的大事之一。最初的原始人類,由于社會生產力的低下,只能利用自然條件來解決居住問題,山洞和大樹是他們的自然選擇。這時,最初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已經出現(xiàn)。在選擇居住山洞時,當時的人們有幾條基本原則:a.離水源較近,便于汲水;b.為避免洪水侵害或潮濕,亦不能離水源過近;c.洞口要避風,以保證冬季保暖;d.離狩獵場所要近,但又要防止野獸的侵害。從這幾條居住思考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人類在選擇自己的居住地時,著重考慮的是水源、保暖和取食,這就是人類最初關于“風”和“水”思想的萌芽。原始社會晚期,人類進入了農業(yè)時代,人們從山洞和樹穴中走向平原,在土地上挖洞,并用木材及其他建筑材料有目的的構筑自己的住宅,正如《易經》所云:“上古穴居而野處”。從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所保存的地下或半地下式的住宅分析,人們在建造住宅時,已經考慮了季節(jié)氣流的方向、居住的舒適度、安全性及交通便利。這是當時人們關于建筑與周邊環(huán)境思想的真實寫照。
西周時期,人們對居住環(huán)境的認識有了很大的發(fā)展。《詩經·大雅·公劉》中記載:“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流泉,觀其陰陽,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大意是說,周初居住在豳地時,開墾了廣闊的土地,并根據(jù)日影的方向認準西方,然后登上山岡,觀察向陽背陰、寒暖不同的地區(qū),又勘測水源灌溉之利,測量高地與洼地,目的在于勘察辨別宜于墾植的田地。周人的這些活動尚未帶有任何迷信色彩,主要是“擇地利以便人事而已”。但不難發(fā)現(xiàn)周人已經對居住地點和勞動地點的關系、季節(jié)和天文變化對生活的影響有了很深的認識?!渡袝?middot;召誥》載:“成王在豐,欲完洛邑,使召公先相宅。惟太保周公相宅,……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則經營。”《周禮·大司徒》中也說:“相,占視也,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說明當時在建筑都城、住宅之前,都要先勘察地形水文,以選擇條件優(yōu)越的基址,趨利避害,這實際上就是古代風水術的肇源。應該注意的是,此時勘察建筑基址的活動中已經包括了迷信的內容,即“卜宅”。很可能是在選擇建筑基址的過程中要用占卜方法來最后決定采用與否?!渡袝?middot;洛誥》中記載周公選擇洛陽都城基址的過程是:“我乃卜澗水東,稱水西,惟洛食。”意即周公選擇澗水以東,稱水以西,靠近洛陽的一塊地方來建都,并且占卜以問吉兇,結果是吉,最后就定在此地建都。可見,伴隨著早期城市的興建,國家在選擇都城、規(guī)劃環(huán)境時,亦有了風水的觀念。此外,對住宅等建筑的方位也有了約定俗成的說法,《左傳》記載,魯哀公想“西益宅”,即在西面增修住宅,史官諫諍,認為不祥。哀公大怒,后經其他大臣諫阻,才打消了“西益宅”的念頭。這時的建筑思想中已出現(xiàn)了禁忌的觀念。
秦、漢時期,出現(xiàn)了專門敘述風水術的著作。據(jù)《漢書·藝文志》術數(shù)略五行類記載,有《堪輿金匱》十四卷,形法類中又有《宮宅地形》二十卷。它們都是“說風水方位之書”。在社會風俗中,住宅禁忌的觀念極為普遍,如避“太歲”、“西益宅”等。這些禁忌中有一部分成為后代風水術的內容,帶有很強的迷信色彩。東漢時期有兩部較重要的風水著作,王景《大衍玄基》,參考不同門類的術數(shù)著作,把建墳造宅,堪輿擇日等幾類適合于實用的內容搜集編匯起來,成為一部綜合性的術數(shù)著作?!秷D宅術》是一部專門敘述陽宅風水的著作,并且繪有圖形?!秷D宅術》殘留下兩段佚文,內容是將住宅分屬五音,而人的姓氏也分屬五音,某姓適合于某宅。《圖宅術》所謂“五音”,即古代音韻學中的宮、商、角、徵、羽。人的姓氏配屬五音,則是人為的規(guī)定,如張、王屬商,武、庚為羽,柳姓屬宮,趙姓為角等等。從秦、漢時期的風水觀念來看,比較先秦時期在理論上日益成熟,并與五行、干支等學說發(fā)生緊密聯(lián)系,將其中相生相克、吉兇禍福的觀念吸收進來。在方法上也不像先秦那樣簡單,只用占卜來決定吉兇。而是利用社會上廣泛流行的學說來支持自身,形成比較復雜的方法系統(tǒng)。同時,社會上也廣泛地接受了風水觀念的某些說法,形成了一定影響。
需要考察一下以看是否符合盡可能長久地保存尸體的要求,陰宅風水也就應運而生,最初的階段,陰宅風水活動只是簡單地選擇適宜的墓地,惟一的目的是妥善地保存尸體,還沒有引入吉兇禍福等觀念,這種單純的努力,實質上還不能稱作是陰宅風水。并且,上古社會聚族而葬的習俗很普遍,大型墓地較多,很少可能為單個鬼魂去選擇建造墳墓。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孝經》中開始提到“卜其宅兆而安厝之。”“宅兆”即指墓地。說明此時開始使用占卜方法來選擇墓地了。古代學者銓釋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為父母長輩選擇墓地,要符合無水泉、沙礫、螻蟻的條件,以便安置棺槨,表達后輩對父母的虔誠和敬畏。這是把占卜方法引入陰宅風水的開端,加重了其原有的迷信色彩?!抖Y記》中亦云:“卜葬卜日”,“善相丘陵”。“丘陵”也就是墓地,這兩句話意思是要慎重仔細地為父母長輩選擇墓地,用占卜方法來決定吉兇,并且對下葬的日期也要占卜以做出決定。中國的陰宅風水術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擇日,大概就是由此肇始的。但是,此時期選擇墓地的活動,還沒有為死者后代祈福的明顯目的,最多是摻雜進一種預言的味道。如史載秦國秦惠王之弟樗里子,為人滑稽多智,人稱“智囊”。他死前自己擇墓,位于渭水之南章臺之東,說一百年以后,當有皇帝的宮殿夾護在自己的墓地左右。果然西漢時建長樂宮位于其墓東,建未央宮位于其墓西,而武庫基址正在他的墓地。這個故事具有附會色彩,但只是明顯地強調樗里子預言的正確,卻見不到有關其后代禍福如何的絲毫蹤跡??梢?,當時擇墓更多地是為死者考慮,也許這正反映了陰宅風水發(fā)源時期的幼稚。
秦漢時期陰宅風水的發(fā)展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秦及西漢時期,陰宅風水基本上處在一種表面沉默的狀態(tài),從史籍中找不到有關其活動的記載,此時出現(xiàn)的兩種風水著述《宮宅地形》和《堪輿金匱》,也不是專論陰宅風水的。第二階段在東漢時期,此時期在中國歷史上一向以讖緯神學和迷信思想充斥而著稱,有關陰宅風水的記載也多了起來。這時已經有了將墓地與死者后代聯(lián)系起來的觀念,并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陰宅風水學說可以算是初步建立起來。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陰宅風水學說極大發(fā)展時期,有關的許多基本觀念和常用方法都已略備,并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有許多封建士大夫都信奉陰宅風水學說,還產生了陰宅風水的專門著作。并且,由于晉代統(tǒng)治者推行孝治,渲染孝行,社會上也極為推重所謂“孝道”,而把包括陰宅風水活動在內的喪葬儀式看做是孝行的最好體現(xiàn)方式之一。這時,陰宅風水便很方便地與封建倫理道德觀念掛上了鉤,并因此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同前幾個時期相比,此時關于風水活動的記載也有明顯增多的趨勢。以“龍”為代表的陰宅風水學說的一些重要觀念就產生于這一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陰宅風水學說所具有的強大影響,不僅封建士大夫信奉其說,貴為皇室也受其左右。在這個時期,墓地吉兇與后代禍福在人們的心目中已經聯(lián)系得如此緊密和靈敏,如響隨聲,如影附形。人們寧愿姑信其有,而不敢用一生的命運去冒險。再加上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作用,陰宅風水學說因而得以很快發(fā)展并日益擴大其影響。隨著陰宅風水學說的發(fā)展和實踐活動的豐富,此時期開始出現(xiàn)專門論述陰宅風水的著述,保存下來的部分書目有《冢書》、《黃帝葬山圖》、《五音相墓書》、《五音圖墓書》、《五姓圖山龍》、《墓葬不傳》、《雜相墓書》共七種,總卷數(shù)達到一百五十一卷,其中,五音、五姓學說占了很大比重。應該注意到,五行學說此時已成為陰宅風水的重要內容之一。另外,在這些陰宅風水著作中,圖的比重很大,這是為了開展陰宅風水活動的具體需要,也開創(chuàng)了后世陰宅風水著述以圖為主,以文釋圖,圖文并舉的傳統(tǒng)。其中提到的概念,在此后的風水著述中都可以找到。值得注意的是,在秦漢時期相對于陽宅風水還不大引人注目的陰宅風水,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卻發(fā)展很快,無論在社會影響、實踐活動、著述數(shù)量等方面都超過了陽宅風水。其原因有三:首先是陰宅風水學說本身的特點在發(fā)生作用。陰宅風水本來導源于鬼魂崇拜及由鬼魂崇拜衍化出來的祖先崇拜,而祖先崇拜正是在中國封建社會占統(tǒng)治地位的儒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這樣,陰宅風水借儒家文化的影響而迅速傳播,同時,也易于為廣大社會所接受。其次,如同風水學說所宣稱的,陽宅風水一般只涉及住宅主人及其一家人的吉兇命運,縱使預言不幸,一般在程度上也比較輕。而陰宅風水則關系到死者后代子孫好幾代的禍福窮通、壽夭富貧,令人們不能等視之。再次,晉代統(tǒng)治者遵奉儒家學說,倡導孝治,推崇孝行,社會上遂以喪儀式的隆重虔敬與否,來作為判斷孝行的重要標準之一。而陰宅風水正是為喪葬儀式服務的學說,正好派上了大用場。所以很快發(fā)展起來,并取得很大影響。并且,不僅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此,以后歷代陰宅風水比較陽宅風水一直處在重要地位,也更加受到社會重視。
唐、宋時期,陰宅風水學說繼續(xù)發(fā)展并最后形成。在這個時期,陰宅風水學說有幾個顯著的特點:首先是陰宅風水學說的理論體系完全建立起來。唐代楊筠松著《撼龍經》、《疑龍經》、《葬法倒杖》、《青囊奧旨》等著作多種,詳述尋龍捉脈、定穴取向等基本的方法,從理論上對陰宅風水學說加以闡發(fā)論證。在宋人偽托郭璞所著《葬經》一書中,詳細地論證了陰宅風水所以能夠成立的理論依據(jù),認為陰宅風水最為重要的是所謂有“有氣”。其次,陰宅風水術在社會上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博得上自皇帝,下到封建士大夫和一般平民的崇信。第三,陰宅風水著述極大豐富,現(xiàn)在所見到有關著作大多產生于此時。其中僅唐、宋時人假托晉代郭璞、張華、陶侃等人之名偽造的有《葬經》、《青囊經》、《地理碎金式》、《尋龍捉脈賦》、《八仙山水經》等近二十種。這些著作雖多為唐、宋時期假托古人而著,實際上是建立陰宅風水理論體系的開創(chuàng)之作。如此眾多的陰宅風水著作,不但在理論上全面徹底地闡發(fā)有關理論,在方法上也豐富和充實了陰宅風水術。
元、明、清時期,是陰宅風水進一步完備的時期。陰宅風水著作更全面地闡發(fā)理論,豐富充實相關的方法手段,在社會上產生極大影響。明代人偽托五代十國何溥之名所撰《靈城精義》,創(chuàng)立三元三運之說,把天地之運結合起來,再輔以河洛八卦,使陰宅風水學說的適用性更為廣闊。偽托宋代廖磓所撰《九星穴法》,結合天文地理,創(chuàng)立了若干基本定格,如果地形不符,可以人工加以改造以求吉,獲得了更大的靈活性。不但從統(tǒng)治階級到一般平民都信奉遵行,有些著名的大儒也持相信支持的態(tài)度,這些都使得陰宅風水的應用和影響日益廣泛,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并在社會生活、民間風俗中占據(jù)重要地位。
以上是北京園林綠化公司為大家介紹的,有關中國傳統(tǒng)風水學說的源流及社會影響的相關介紹,希望大家能所有了解,如果還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可以在線咨詢,或是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010-62858902進行咨詢,北京園林綠化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四季青鎮(zhèn)北辛莊路雙新辦公區(qū)3號樓。
中國傳統(tǒng)的風水學說分為陽宅風水和陰宅風水。陽宅風水就城市擇地而言,須要考察山脈走向、地形地勢、水文地質、交通及氣象等,依此來確定都市、城鎮(zhèn)的建筑布局。就民居住宅而言,則須考察地形、河流、周邊植被等,依此來推斷與居處的關系,并安排不同用途房間的位置、宅院大門的方向、爐灶的方位、水井的位置、植物的種植、門窗家具的尺寸和室內家具器物的安放。陰宅風水主要包括墓地的選擇和開穴的時間及方法。陰宅風水須要考察大范圍內的山勢走向、水文地質、植物等,分析土壤性質、墓葬區(qū)與周邊環(huán)境的關系,并依此確定墓穴的大小、深淺、下葬時間以及地面建筑的布局和興建。中國傳統(tǒng)風水學說充斥著許多迷信觀念和文化糟粕,同時也反映著中國古代“環(huán)境與人”的認識,體現(xiàn)著中國古代建筑美學思想,對中國社會產生過重大影響。
一、人文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相適應的陽宅風水學說爭取較好的居住環(huán)境,是人類生活的大事之一。最初的原始人類,由于社會生產力的低下,只能利用自然條件來解決居住問題,山洞和大樹是他們的自然選擇。這時,最初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已經出現(xiàn)。在選擇居住山洞時,當時的人們有幾條基本原則:a.離水源較近,便于汲水;b.為避免洪水侵害或潮濕,亦不能離水源過近;c.洞口要避風,以保證冬季保暖;d.離狩獵場所要近,但又要防止野獸的侵害。從這幾條居住思考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人類在選擇自己的居住地時,著重考慮的是水源、保暖和取食,這就是人類最初關于“風”和“水”思想的萌芽。原始社會晚期,人類進入了農業(yè)時代,人們從山洞和樹穴中走向平原,在土地上挖洞,并用木材及其他建筑材料有目的的構筑自己的住宅,正如《易經》所云:“上古穴居而野處”。從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所保存的地下或半地下式的住宅分析,人們在建造住宅時,已經考慮了季節(jié)氣流的方向、居住的舒適度、安全性及交通便利。這是當時人們關于建筑與周邊環(huán)境思想的真實寫照。
西周時期,人們對居住環(huán)境的認識有了很大的發(fā)展。《詩經·大雅·公劉》中記載:“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流泉,觀其陰陽,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大意是說,周初居住在豳地時,開墾了廣闊的土地,并根據(jù)日影的方向認準西方,然后登上山岡,觀察向陽背陰、寒暖不同的地區(qū),又勘測水源灌溉之利,測量高地與洼地,目的在于勘察辨別宜于墾植的田地。周人的這些活動尚未帶有任何迷信色彩,主要是“擇地利以便人事而已”。但不難發(fā)現(xiàn)周人已經對居住地點和勞動地點的關系、季節(jié)和天文變化對生活的影響有了很深的認識?!渡袝?middot;召誥》載:“成王在豐,欲完洛邑,使召公先相宅。惟太保周公相宅,……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則經營。”《周禮·大司徒》中也說:“相,占視也,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說明當時在建筑都城、住宅之前,都要先勘察地形水文,以選擇條件優(yōu)越的基址,趨利避害,這實際上就是古代風水術的肇源。應該注意的是,此時勘察建筑基址的活動中已經包括了迷信的內容,即“卜宅”。很可能是在選擇建筑基址的過程中要用占卜方法來最后決定采用與否?!渡袝?middot;洛誥》中記載周公選擇洛陽都城基址的過程是:“我乃卜澗水東,稱水西,惟洛食。”意即周公選擇澗水以東,稱水以西,靠近洛陽的一塊地方來建都,并且占卜以問吉兇,結果是吉,最后就定在此地建都。可見,伴隨著早期城市的興建,國家在選擇都城、規(guī)劃環(huán)境時,亦有了風水的觀念。此外,對住宅等建筑的方位也有了約定俗成的說法,《左傳》記載,魯哀公想“西益宅”,即在西面增修住宅,史官諫諍,認為不祥。哀公大怒,后經其他大臣諫阻,才打消了“西益宅”的念頭。這時的建筑思想中已出現(xiàn)了禁忌的觀念。
秦、漢時期,出現(xiàn)了專門敘述風水術的著作。據(jù)《漢書·藝文志》術數(shù)略五行類記載,有《堪輿金匱》十四卷,形法類中又有《宮宅地形》二十卷。它們都是“說風水方位之書”。在社會風俗中,住宅禁忌的觀念極為普遍,如避“太歲”、“西益宅”等。這些禁忌中有一部分成為后代風水術的內容,帶有很強的迷信色彩。東漢時期有兩部較重要的風水著作,王景《大衍玄基》,參考不同門類的術數(shù)著作,把建墳造宅,堪輿擇日等幾類適合于實用的內容搜集編匯起來,成為一部綜合性的術數(shù)著作?!秷D宅術》是一部專門敘述陽宅風水的著作,并且繪有圖形?!秷D宅術》殘留下兩段佚文,內容是將住宅分屬五音,而人的姓氏也分屬五音,某姓適合于某宅。《圖宅術》所謂“五音”,即古代音韻學中的宮、商、角、徵、羽。人的姓氏配屬五音,則是人為的規(guī)定,如張、王屬商,武、庚為羽,柳姓屬宮,趙姓為角等等。從秦、漢時期的風水觀念來看,比較先秦時期在理論上日益成熟,并與五行、干支等學說發(fā)生緊密聯(lián)系,將其中相生相克、吉兇禍福的觀念吸收進來。在方法上也不像先秦那樣簡單,只用占卜來決定吉兇。而是利用社會上廣泛流行的學說來支持自身,形成比較復雜的方法系統(tǒng)。同時,社會上也廣泛地接受了風水觀念的某些說法,形成了一定影響。
需要考察一下以看是否符合盡可能長久地保存尸體的要求,陰宅風水也就應運而生,最初的階段,陰宅風水活動只是簡單地選擇適宜的墓地,惟一的目的是妥善地保存尸體,還沒有引入吉兇禍福等觀念,這種單純的努力,實質上還不能稱作是陰宅風水。并且,上古社會聚族而葬的習俗很普遍,大型墓地較多,很少可能為單個鬼魂去選擇建造墳墓。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孝經》中開始提到“卜其宅兆而安厝之。”“宅兆”即指墓地。說明此時開始使用占卜方法來選擇墓地了。古代學者銓釋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為父母長輩選擇墓地,要符合無水泉、沙礫、螻蟻的條件,以便安置棺槨,表達后輩對父母的虔誠和敬畏。這是把占卜方法引入陰宅風水的開端,加重了其原有的迷信色彩?!抖Y記》中亦云:“卜葬卜日”,“善相丘陵”。“丘陵”也就是墓地,這兩句話意思是要慎重仔細地為父母長輩選擇墓地,用占卜方法來決定吉兇,并且對下葬的日期也要占卜以做出決定。中國的陰宅風水術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擇日,大概就是由此肇始的。但是,此時期選擇墓地的活動,還沒有為死者后代祈福的明顯目的,最多是摻雜進一種預言的味道。如史載秦國秦惠王之弟樗里子,為人滑稽多智,人稱“智囊”。他死前自己擇墓,位于渭水之南章臺之東,說一百年以后,當有皇帝的宮殿夾護在自己的墓地左右。果然西漢時建長樂宮位于其墓東,建未央宮位于其墓西,而武庫基址正在他的墓地。這個故事具有附會色彩,但只是明顯地強調樗里子預言的正確,卻見不到有關其后代禍福如何的絲毫蹤跡??梢?,當時擇墓更多地是為死者考慮,也許這正反映了陰宅風水發(fā)源時期的幼稚。
秦漢時期陰宅風水的發(fā)展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秦及西漢時期,陰宅風水基本上處在一種表面沉默的狀態(tài),從史籍中找不到有關其活動的記載,此時出現(xiàn)的兩種風水著述《宮宅地形》和《堪輿金匱》,也不是專論陰宅風水的。第二階段在東漢時期,此時期在中國歷史上一向以讖緯神學和迷信思想充斥而著稱,有關陰宅風水的記載也多了起來。這時已經有了將墓地與死者后代聯(lián)系起來的觀念,并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陰宅風水學說可以算是初步建立起來。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陰宅風水學說極大發(fā)展時期,有關的許多基本觀念和常用方法都已略備,并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有許多封建士大夫都信奉陰宅風水學說,還產生了陰宅風水的專門著作。并且,由于晉代統(tǒng)治者推行孝治,渲染孝行,社會上也極為推重所謂“孝道”,而把包括陰宅風水活動在內的喪葬儀式看做是孝行的最好體現(xiàn)方式之一。這時,陰宅風水便很方便地與封建倫理道德觀念掛上了鉤,并因此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同前幾個時期相比,此時關于風水活動的記載也有明顯增多的趨勢。以“龍”為代表的陰宅風水學說的一些重要觀念就產生于這一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陰宅風水學說所具有的強大影響,不僅封建士大夫信奉其說,貴為皇室也受其左右。在這個時期,墓地吉兇與后代禍福在人們的心目中已經聯(lián)系得如此緊密和靈敏,如響隨聲,如影附形。人們寧愿姑信其有,而不敢用一生的命運去冒險。再加上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作用,陰宅風水學說因而得以很快發(fā)展并日益擴大其影響。隨著陰宅風水學說的發(fā)展和實踐活動的豐富,此時期開始出現(xiàn)專門論述陰宅風水的著述,保存下來的部分書目有《冢書》、《黃帝葬山圖》、《五音相墓書》、《五音圖墓書》、《五姓圖山龍》、《墓葬不傳》、《雜相墓書》共七種,總卷數(shù)達到一百五十一卷,其中,五音、五姓學說占了很大比重。應該注意到,五行學說此時已成為陰宅風水的重要內容之一。另外,在這些陰宅風水著作中,圖的比重很大,這是為了開展陰宅風水活動的具體需要,也開創(chuàng)了后世陰宅風水著述以圖為主,以文釋圖,圖文并舉的傳統(tǒng)。其中提到的概念,在此后的風水著述中都可以找到。值得注意的是,在秦漢時期相對于陽宅風水還不大引人注目的陰宅風水,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卻發(fā)展很快,無論在社會影響、實踐活動、著述數(shù)量等方面都超過了陽宅風水。其原因有三:首先是陰宅風水學說本身的特點在發(fā)生作用。陰宅風水本來導源于鬼魂崇拜及由鬼魂崇拜衍化出來的祖先崇拜,而祖先崇拜正是在中國封建社會占統(tǒng)治地位的儒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這樣,陰宅風水借儒家文化的影響而迅速傳播,同時,也易于為廣大社會所接受。其次,如同風水學說所宣稱的,陽宅風水一般只涉及住宅主人及其一家人的吉兇命運,縱使預言不幸,一般在程度上也比較輕。而陰宅風水則關系到死者后代子孫好幾代的禍福窮通、壽夭富貧,令人們不能等視之。再次,晉代統(tǒng)治者遵奉儒家學說,倡導孝治,推崇孝行,社會上遂以喪儀式的隆重虔敬與否,來作為判斷孝行的重要標準之一。而陰宅風水正是為喪葬儀式服務的學說,正好派上了大用場。所以很快發(fā)展起來,并取得很大影響。并且,不僅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此,以后歷代陰宅風水比較陽宅風水一直處在重要地位,也更加受到社會重視。
唐、宋時期,陰宅風水學說繼續(xù)發(fā)展并最后形成。在這個時期,陰宅風水學說有幾個顯著的特點:首先是陰宅風水學說的理論體系完全建立起來。唐代楊筠松著《撼龍經》、《疑龍經》、《葬法倒杖》、《青囊奧旨》等著作多種,詳述尋龍捉脈、定穴取向等基本的方法,從理論上對陰宅風水學說加以闡發(fā)論證。在宋人偽托郭璞所著《葬經》一書中,詳細地論證了陰宅風水所以能夠成立的理論依據(jù),認為陰宅風水最為重要的是所謂有“有氣”。其次,陰宅風水術在社會上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博得上自皇帝,下到封建士大夫和一般平民的崇信。第三,陰宅風水著述極大豐富,現(xiàn)在所見到有關著作大多產生于此時。其中僅唐、宋時人假托晉代郭璞、張華、陶侃等人之名偽造的有《葬經》、《青囊經》、《地理碎金式》、《尋龍捉脈賦》、《八仙山水經》等近二十種。這些著作雖多為唐、宋時期假托古人而著,實際上是建立陰宅風水理論體系的開創(chuàng)之作。如此眾多的陰宅風水著作,不但在理論上全面徹底地闡發(fā)有關理論,在方法上也豐富和充實了陰宅風水術。
元、明、清時期,是陰宅風水進一步完備的時期。陰宅風水著作更全面地闡發(fā)理論,豐富充實相關的方法手段,在社會上產生極大影響。明代人偽托五代十國何溥之名所撰《靈城精義》,創(chuàng)立三元三運之說,把天地之運結合起來,再輔以河洛八卦,使陰宅風水學說的適用性更為廣闊。偽托宋代廖磓所撰《九星穴法》,結合天文地理,創(chuàng)立了若干基本定格,如果地形不符,可以人工加以改造以求吉,獲得了更大的靈活性。不但從統(tǒng)治階級到一般平民都信奉遵行,有些著名的大儒也持相信支持的態(tài)度,這些都使得陰宅風水的應用和影響日益廣泛,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并在社會生活、民間風俗中占據(jù)重要地位。
以上是北京園林綠化公司為大家介紹的,有關中國傳統(tǒng)風水學說的源流及社會影響的相關介紹,希望大家能所有了解,如果還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可以在線咨詢,或是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010-62858902進行咨詢,北京園林綠化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四季青鎮(zhèn)北辛莊路雙新辦公區(qū)3號樓。
聲明:感謝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chuàng)作者看到,歡迎聯(lián)系“北京五環(huán)清馨園林綠化有限公司“,我們會在后續(xù)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